柏林有一条六月十七大街(Stra e des 17. Juni),东起柏林市中心的三月十八广场,从勃兰登堡门起向西经过柏林胜利纪念柱,穿过蒂尔加滕公园和柏林工业大学,西侧到达恩斯特-罗伊特广场,国防运河上的夏洛特堡大桥也是六月十七大街的一部分,桥的西端是夏洛特堡门。
二战前, 六月十七大街叫做Charlottenburger Chaussee大街,二战期间被称为东西轴心路。二战后为了纪念1953年6月17日发生在东柏林和民主德国的人民起义,改名为六月十七大街。
每年的6月17日,在位于柏林威丁区(Friedhof Seestra e 大街)的人民起义纪念碑前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悼念1953年6月16日和17日在东柏林及民主德国人民起义中遇难的牺牲者。
1953年6月,食品供应短缺,商店前排起长队,晚间没有供电,民主德国的人们对这样的生活现状非常不满。此时,(原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提高了劳工标准,工作定额增加,薪资保持不变,这彻底激怒了工人们。东柏林的300名建筑工人进行了小规模的经济罢工,而后事态一再扩大,最终发展成了人民呼吁德国统一社会党政府下台,要求自由选举的起义。这场反对由德国统一社会党主席瓦尔特·乌尔布里希特(Walter Ulbricht)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起义蔓延到了东德的超过400个地区和约600家企业;超过50万人参加了起义。
当时的民主德国范围内有217个城市及郊县,起义遍布其中的167个地区。在东柏林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苏联军队在1953年6月17日对这167个地区的起义进行了残酷地镇压,尽管如此,一些地方的罢工和示威活动依然坚持到了1953年7月。德国统一社会党将起义描述为“法西斯政变企图”,并逮捕了约13000人,称他们为“头目”和“挑衅者”。最近的研究报告估计当时的死亡人数超过125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不到四年就面临着结束。只有在苏联坦克的帮助下,他们才有机会镇压民众的起义,扼杀自由选举和德国统一的呼声。六月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苏联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起义。它引发了一系列的暴动和起义(1956年在匈牙利和波兰,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1980年在波兰),最终导致了一系列起义的成功和1989/90年欧洲共产主义统治系统的倒台。
根据1953年8月4日实行的法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将6月17日定为法定公共假日。十年后,时任联邦总统Heinrich Lübke于1963年6月11日宣布将这一天定为国家纪念日。
1990年以前,这一天就是德国的“统一日”。两德统一后,10月3日就被定为了新的“德国统一日”,1953年8月4日的法律随即被废止,但1963年6月11日时任总统宣布的国家纪念日依然保留。
即便6月17日已经不再是公共假日,但东柏林和民主德国的起义是德国现代史上最重大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没有6月17日,人们将无法阐述德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了解了六月起义事件,接下来的逃亡运动、“用脚投票”、建造柏林墙、对持不同政见者的系统性迫害、对政权的抗议及和平革命等事件就都可以理解了。这就是6月17日必须作为纪念日被保留下来的原因,因为它加强了人们自由,正义和民主的意识。
|